学习交流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入心入脑

发布时间:2018-03-28   来源:南方网   作者:  

    高校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声音、聚集正能量、树立正形象的阵地,课堂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党的形象的渠道。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因此,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

◎ 《南方》杂志记者�石静莹 发自广州

◎ 本文责编/张蓓蕾

 

圆桌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名):

王京跃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持人

张丰清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广东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广东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

张浩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

近日,全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业绩。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如何能够真正有效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国的高等院校可以做些什么?老师可以做些什么?《南方》杂志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试图一探。

高校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声音的阵地

《南方》杂志:在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时,为何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张丰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高校与其他单位相比较的特殊地位,其本质就是“带孩子”。人家把孩子送进学校来,我们总不能教孩子们信别人,而是应该用历史和现实中的事实,也就是通过“讲故事”来引导、教育孩子们相信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例如,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大学生党员中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虽然入党前有教育和培训,但是入党后的教育和培训还不规范,有必要通过规范“三会一课”等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解决大学生党组织中的三个“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问题。

张浩:高校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声音、聚集正能量、树立正形象的阵地,课堂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党的形象的渠道。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因此,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南方》杂志:了解到了重要性之后,在教育制度和课程制度设计层面,高校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为有效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

王京跃: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实践课,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和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必须真正做到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既要对传统德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方法的继承、综合和创新,又要基于自媒体微网传输信息平台的创新,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宗旨。

张浩: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首先要尽快组织各院系教学负责人和名师学者全面研读十九大文件,引导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相关课程用最新理论成果充实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大纲、修订教材讲义,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培训和业务研讨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把十九大精神和各项工作的部署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

张丰清: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纠正之前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就由思政老师承担和完成的错误认识,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每一面旗帜都高高扬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源于教材又高于活于教材

《南方》杂志:作为思政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具体到教师,您认为要怎么做,才能让高校思政课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

张丰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必须是深刻,生动加生鲜,才能更有效。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活于教材。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照本宣科。语言要鲜活、生动、风趣,但又不能一味迎合,要找准切入点,调控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特别是关注其切身性和相关性。

作为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以前我们说,老师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我们小时候崇拜过我们的老师,其实那时崇拜的不是老师,而是老师手上的“教参”。现在,百度就是活教参,作为一名教师,给人家一勺水、一桶死水已远远不够了,需要一江活水;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员要给学生一勺水,更加需要各种信息,需要汇聚多江活水。

张浩:要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明确要求,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抵御负面舆论、造谣传谣,不给违反宪法和法律的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王京跃:现在,思政课程教学体系将系统衔入党的十九大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要重点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受教育者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引导。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实现向课堂教学的转化,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每一个章节目,提升课程高度和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思政理论教学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课程章节目对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保证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课程章节目整体对接。在此基础上,完善高校思政“新两课”及全过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投身精准扶贫、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立志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改变“一刀切”“满堂灌”的方式

《南方》杂志:您认为应该怎样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张浩: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得法。要用好用活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改变“一刀切”“满堂灌”的方式。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新媒体时代使大学生由单纯地从电视、授课、书本、报刊获得信息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地从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大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从网络上获得大量最新的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

因此,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可信、可管、可控的宣传网络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可以打造高水平的学校官网权威微信、QQ、微博、贴吧、论坛、新闻移动端等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掌握校园意识形态动向和网络舆情,积极应对校园网的各类错误言论、思潮等负面热点信息,不断提升校园官方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要锻造专业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数字化、视听化、网络化改造,打造成为浅显易懂、特色鲜明、师生喜爱的文化产品。

张丰清:是的,以前我们说,“怕就怕我讲座,你去上厕所,最怕是上厕所后不回来”。在世界早已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当今时代,“怕就怕我讲课你玩手机,最怕的是我一直在讲课,你一直在玩手机”。思想政治理论课太依赖声光电化是不行的,而且那也不是我们的强项,如何真正把理论的深度和魅力展示给学生,才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去研究、思考并努力的。

王京跃: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可以引入互联网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创新。在教育教学形式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大学生最喜欢的互联网自媒体信息手段,基于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采用以“互联网+”混合教学模式为主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外,涉猎文献读本,通过网络共享平台里的资源阅读理解,研究理论,探讨观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互联网自媒体环境中,利用手机客户移动终端多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完善“互联网+”混合模式,深化教学效果。

必须有信念有思想懂方法

《南方》杂志:这些方法,是否可以解决思政课与大学生不够贴近的问题?

王京跃:传统德育模式,因观念陈旧、手段方法的呆板,确实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互联网+”与手机移动客户端为特征的自媒体微网传输,构成了可选择性交互信息平台,满足了大学生平等主体需求,产生了朋辈教育的特效,极大地吸引了青年人的兴趣。微网平台的海量信息与共享,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极高的普及率与全覆盖,延伸拓展了价值观教育的时空;其快捷便利性,增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这对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 的现状大有益处。

但是,互联网及自媒体,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把双刃剑。在微网交互平台中,充塞了敌对势力散布颠覆抹黑中国的毒素,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圈化意见领袖的过激言论,自由主义虚假信息的泛滥,吃瓜群众杂言碎语的怨恨宣泄等。而青少年的辨别力较差与抵御力不足,思想极易被腐蚀。即便思想意识没有出问题,当青年人沉浸于自媒体,围观不健康的低俗文化,贪图娱乐玩游戏上瘾,企望草根借真人秀走红,热衷于发送流行的虚拟情感表情包,等等,也会意志消沉而迷失方向。

思想理论教育者的年龄与低头族的低龄化差异矛盾,使得创新及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技术方法,跟不上低头族擅长的微网技术及交互功能发展的速度,常常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被排斥在年轻的“低头族”视野之外。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破解自媒体微信息传输魔方。

张丰清:过去高校思政工作确实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实际脱节”就是由于随着社会深度信息化,更是需要思政工作有“新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信念有思想懂方法。有信念,就是真信。如果自己都不是真信,怎么能够让别人信;有思想,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自己先弄清楚且有思想深度,才能和别人交流并影响打动;懂方法,如果说有思想是有深度的话,懂方法就是有温度,能够润物细无声,贴近学生并让学生接受。总之,就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工作和思政课不能弄混了。以前就有这种情况,貌似思政工作就是思政课,这是不准确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南方》杂志:您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与核心是什么?

张丰清:其实,思想政治工作到了高校层面,最关键还是落实。我有一点想法和期望,就是高校思政工作到了学校及以下层面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初心就是带好孩子们,要力戒形式主义,力戒用开会、整材料来代替“带孩子”。

张浩:我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正所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良好学风的养成、人才的培养、师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放松了理想信念教育,不从源头上把握好方向,不坚守好高校这块意识形态的高地,思想就会长满杂草,被各种错误思想和非主流意识乘虚而入,

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真正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做到固本培元、凝魂聚气。

 

SCAU Copyright © 2017华南农业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科 联系电话:020-85285143 投稿邮箱:xcbyx@scau.edu.cn.
粤ICP备05008874号  备案编号:44010605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