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学习黄大年同志至诚报国精神,推进学院学科建设(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刘财兴)

发布时间:2017-11-20   来源:校报   作者:  

  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宛若一部有血有肉的教科书,每一页都抒发了一位学者的赤子忠诚,每一篇都印证了守规矩的德行操守,每一章都写满了敢担当的实干有为。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黄大年”三个字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他的名字虽然平凡,但精神伟大,他激励着无数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平凡岗位,教育大家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之根本宗旨,用努力钻研彰显爱国奉献之崇高梦想。

  回顾黄大年同志的人生历程,作为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在国家实施“千人计划”时,虽然他已是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主持研发的多项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回国,成为吉林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回国的七年里,黄大年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大年曾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他说到了,也做到了。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始终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创新创造;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教育者,始终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培养凝聚高端人才。

  黄大年同志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炽热情怀,践行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至诚报国的精神,为我们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共筑中国梦树立了榜样。黄大年,已然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或许是要干一番大事业,或许是寻一份自己的安贫乐道。在很多人看来,黄大年的梦想很大,大到为国家的国防安全筑起铜壁铁障。但黄大年认为自己仅是一名教师,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的人才需求上。这样的梦想追求,是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奋发进取的一面镜子。

  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负有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个体自觉中的一种主观努力,其核心是在履职尽责中的无私奉献。没有奉献思想作底子,在责任面前,往往担当不起,履职尽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要争当合格党员,就要把责任记在心上,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

  黄大年曾写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同样,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学院的领导者,学习黄大年精神,就是要内化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像数学与信息学院这样新建立的学科学院,虽然第一学历毕业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985高校背景的教师比例高,但由于学科建立晚、起步迟,包含理学、工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6个一级学科,面临着教师研究工作面广而散、青年教师多、学院内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影响力还不够大、学科建设比校内传统强势学科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全面推进学科建设,要知难而上,踏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为教学科研工作科学地组建研究团队。在教师间的学缘系数几乎为零的群体,如果简单组合,容易产生分离。如果能融合学科,根据现有学科带头人的研究工作基础,科学组建研究方向与研究团队,引导教师进入团队,通过远缘知识的碰撞,就有可能产生优秀科学研究成果。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甘于奉献。未来是人才的未来、更是青年人才的未来。黄大年说“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占有资源或有权分配资源的人,要为其他人着想,对优秀青年教师除了要引进来、安排工作外,还需要在其发展方面真正“扶上马、送一程”,不能小树底下寸草不生,要让青年人组成的突击队能够冲锋陷阵,大树底下百花齐放。

  为教师的至诚报国做好服务。在学院能做的工作层面做好广大教师的服务工作,尽量让广大教师能安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舒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静心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让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有责任感,在教学科研事业上有幸福感、成就感,自觉全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院在学校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机遇下,应抓住时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的内涵式发展,凝练学科优势凸显、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凝聚人才,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步伐,通力合作,把学科建设做好,使学院整体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符合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要求。

  生命除了长度,还应有怎样的深度和高度?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更有意义?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黄大年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带动性和感召力,必将激励和鞭策我们不忘初心,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无私奉献。

 

SCAU Copyright © 2017华南农业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科 联系电话:020-85285143 投稿邮箱:xcbyx@scau.edu.cn.
粤ICP备05008874号  备案编号:4401060500010